某官員在辦公室里掛了一幅字:“四知垂訓”,說東漢大學者楊震是他的遠祖,曾拒收別人夜送的黃金,送金人說:“暮夜無人知。”楊震則回答:“天知、地知、神知、子知,何謂無知?”這位官員稱掛這條幅是為了不忘祖先遺訓,誰知后來他竟因經濟問題被“雙規”。
這位官員掛條幅的當初,未必不是出于真心,可真正面對真金白銀,能夠做到不臨財茍得實非易事。況且現在對干部的要求不僅僅是“廉”,還必須要勤,“干事”和“干凈”對一些官員來說是魚與熊掌,很難兼顧。
中國歷來在“大宣教”上很下功夫,樹立起來的好干部典范有很多。通過文化宣傳教育,修得“暮夜卻金”的干部肯定是有的,可仍有不少貪庸吏存在。由此可見,單是希冀通過學習來提高干部的自覺性是不牢靠的,還要有一套監督制約機制,規范官員的品行,像為了防止電氣設備誤操作而制定出的整套安全操作規程。
說到監督機制,電力系統近年來確實采取了一系列舉措,從干部述職、述廉、民主測廉到班子內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,從對干部“三項談話”到查辦案件和實施“先期處置”,從績效考核到“一票否決”,還有競爭上崗、末位淘汰、風險管理等。可現在仍有一些官員不干事,或干事時越“雷池”,一個重要的原因,是機制丈量尺度的不統一以及執行的乏力。
筆者認為,若要官員既“干事”又“干凈”,建立黨內監督、行政監督、人事監督、財務監督、審計監督、群眾監督和法律監督的“大監督”機制,并加強監督執行的力度是至關重要的。如果監督機制更能做到“與國際接軌”,相信“干凈”會成為官員“干事”的必備品質,也無需再發“干事容易,干凈難”之嘆了。